日照,既拥山,又面海。这几年,日照以“经山历海”的斗志和干劲,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城乡一体、全域统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步一个脚印,让“阳光日照、品质生活”成为城市最鲜亮的底色,群众对“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的感受越来越深。
一是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一手抓生态修复,一手抓综合施治,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态幸福感”。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共治”,持续开展林水会战,累计投资230亿元,造林66.59万亩,治理河道900多公里,建设重点水利工程3800多项,退渔还海2万亩,城市日供水保障能力从2015年的43万方,提高到92万方,被命名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获2020年国务院督查激励。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PM2.5、PM10改善率全省“双第一”,今年1-9月,PM2.5为27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二是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重要抓手。日照“小城大乡”特征明显,经过几年攻坚,1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01个省市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3886元,提高到去年11768元,比全省高1198元,脱贫攻坚考核、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走在全省前列,莲西区域脱贫经验,入选全省地方改革创新十大案例。同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9.87亿元,设立市级专项资金55.86亿元,聚力打造“五纵一横”乡村振兴隆起带,率先制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美丽乡村“五大载体”创建标准,打造出白鹭湾、九五农业、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样板工程,五莲山—白鹭湾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日照被推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三是把万家幸福作为不懈追求。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从“十二五”的63%,提高到“十三五”的80%以上。去年以来,推动为民办实事制度化,两年推出30件市定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五年增长30.6%;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升为全省最高的市之一;全面启动“课后延时服务”教育便民服务改革,惠及全市91.9%的中小学生,解决了家长普遍反映的“三点半难题”;对184处没有建设食堂的义务教育学校,开展集中配餐服务,消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医疗机构床位,五年增长19.9%,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建设了40处城市书房,160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人均体育场地提高到4.77平方米,领先全国地级城市。社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75%、43.8%,较2019年增长21%、18.4%。在2020年度省对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日照跃居全省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