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山海天海域是当地海洋牧场示范区。这几天,黑头鱼迎来收获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出售的黑头鱼只养到半斤左右。

日照山海天网箱养殖协会会长 王贤金: 因为养成鱼,得经历两个台风季,半成品一个台风季就能完成了,三年能多养一茬鱼,我们卖半成品,每斤就得二十五六块钱。

每个网箱出1万斤鱼,这次收获的60多个网箱,给老王和合伙人带来“真金白银”,而在发展网箱初期,他们也是迟迟下不了决心。
国美海洋牧场负责人 董文帅:养鱼的周期长的话,每个月持续投资,这块是压力最大的。如果台风季来了,造成了网箱破坏,而导致鱼的损失,把本钱就全部亏进去了。
为打消渔业企业和养殖户的顾虑,山东出台专门政策推动海洋牧场健康发展,重点支持重力式网箱和桁架类养殖装备,当地渔业部门经过精准研判,决定鼓励企业投资抗风浪的重力式网箱。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渔业科科长 王静:渔企、渔民不像工业企业实力那么大。这个重力式网箱,投入小,20来万,投入几十个的话,企业能承担得起,国家还补助将近三分之一,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大伙的积极性被点燃,不到两年时间,日照市新建成深水网箱900多个。然而,这些网箱分属几十家企业,每家都要派船和工人看护,费时费力。为此,政府助力渔业企业成立了网箱养殖协会,把其中300多个网箱集中到山海天海域,日常统一管护。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海域海岛管理科科长 魏陆海:网箱协会就类似我们网箱产业的海上物业公司,可以对网箱管理的安全运营、日常的投喂管理进行分工,不用每家每户都安排人安排船每天盯着。
不仅如此,协会还统一购置鱼苗,统一销售,通过对接市场,联系到烟台一家企业接力养殖,黑头鱼养到半成品就能出售。没想到的是集中出鱼的时候,运输又卡了壳。
圣杰海洋牧场负责人 刘景元:从前我们的活鱼运输只能从南方福建那边聘请活鱼运输工船,聘请他们一次需要10来万,吃住也得包。如果海上刮风,他们没法来,耽误很长时间。
打通堵点,日照市专门批复建造两艘养殖工作船,负责海洋牧场的活鱼运输,同时把产业链条往前延伸让网箱制造厂家也加入协会。
日照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董建华:在整个产业链过程当中,将源头的苗种、生产环节的管理养护以及后端的销售加工,包括我们装备的制造,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也是探索了一种生产的新的模式,实现了共赢多赢。
目前,山东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39处,其中国家级67处,占全国的四成,总面积9万多公顷,引领海洋渔业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