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时关注房价,但是房价的涨跌,并不是取决于真正的购房者能不能买得起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有多少资金。而市场上的资金又取决于国家政策。还是那句话,房价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但也不会大幅下跌。毕竟政府可从来没有说过让房价下降,而是“稳房价”。央行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的角色。之前房贷接二连三地定向加息,正是央行政策的传导。在前不久央行对未来房地产政策提出了建议,央行指出,要继续保持房地产金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作用。另外央行也发布了一份相关金融的报告,在报告中有较大篇幅是对房地产的贷款情况分析和概况总结。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继续推行抑制炒房投资现象。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1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基调,“调控”应当之无愧。在“房住不炒”的根本定位下,央行重申定调未来房价走向,这次终于“稳了”。在央行的报告中,多次提到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差异化调控、因城施策等话题,不得不说与前不久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布的相关房产文章主基调异曲同工,人民日报指出“房产不是进入寒冬,而是有望迎来新的春天”,新华社也提出房地产正在回归到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去,未来房地产稳定将是大趋势,房价大涨大跌都是不可能的了。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认为“住”和“炒”,不能把他们割开来,只有解决“住”的问题,才能够解决“炒”的问题。欧阳捷也认为,消除炒房是为了防止资本脱实向虚、推高资产泡沫,引导人民保持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并非要消除住房的投资本质。楼市指闻认为,房住不炒的本质是稳定房价、稳定房地产,让其不能过热、也不过冷,要深化房产调控,因城施策,推行差异化调控政策,建立房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从而使房子从现在的投资属性回归到居住属性,最终实现房地产行业正常、稳定、健康的发展目的。

同时,楼市调控将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调“分类调控”“差别化调控”,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抑制投机炒房。用通俗的话来说,这种调控放在房价上,主要表现为,房价不能上涨太快,不能让房价涨得快过了城市的适应能力,当然了也不能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这都是不合理的情况。例如谁也不希望上海的房价在调控之下降到了三四线房价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城市水平摆在这里,收入高、消费高、人口多、土地金高,就必然导致了房价高,较高的房价才能与上海相匹配。

相信,在遵循“房住不炒”的总原则下,“房租不炒”也将得到贯彻执行。要让房价与城市匹配、与发展匹配,使房地产在与城市发展中相互适应,城市发展快的,房地产自然水涨船高,城市发展慢的,纵然现在的房价虚高,也要使其逐渐回归理性状态。房价对许多人来说都十分的重要,这些年房价越来越高,甚至有些人连首付都交不起,这里推荐《中国房价:末日疯狂还是重获新生?》,大家可以看看。

只要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房住不炒”的定位,让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保持调控定力不变,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房价便失去了非理性上涨的根基。炒房容易让房价产生虚高、虚胖的情况,一个小县城的房价接近一线城市,大家都会感到异常,只要避免了炒房,就可以避免虚胖,这也是房价调控的题中之意。在长效机制下,把水分过滤掉,让时间慢慢消化掉前几年炒房带来的水分,最终才能回归理性和健康。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一些地方出现楼市升温苗头,但全国楼市依然保持总体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