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专员一头连着高校院所的科研资源,另一头是企业的服务需求。自日照市实行企业科技专员制度以来,科技专员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桥梁"与"创新催化剂"。
2014年,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25-羟基维生素D3的生产线,并获得生产许可顺利投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空白。依托这一核心技术,海能公司陆续开发出各类动物用营养产品。近年来,企业在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展开攻关,新赛道上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
济宁医学院药学院秦绪隆介绍道:“25-羟基维生素D3在饲料里添加,纯度标准达到94%就可以,但是进一步想要用在医药行业当中,纯度在国际标准中要求达到98.5%以上,面临的问题就是纯度提高不到国际标准认可。”
高校揣着创新成果找不到“练武场”,不少企业又苦恼技术难题无处求解。如何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2022年以来,日照市积极探索建立科研人员服务企业发展长效机制,让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在济宁医学院药学院任职、主要从事药物合成研究的秦绪隆博士去年与海能生物一拍即合。
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金党向记者讲道:“在维生素D合成的纯度上,怎么提得更高,让它达到一个国际品质的水平,正好博士学的专业和我们对得上,帮助我们企业研发的推进。”
科技专员从实验室走进工厂,围绕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研发。这个过程,也是相互成就。
“从企业当中会遇到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带回去,让我们博士生、研究生作为一个技术攻关,如果能取得一些先进的进展,也可以应用到企业的迭代升级当中去。”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教授高明认为,问题是推动企业前行的强劲引擎。他们把困难视作向上的跳板,在困境中寻突破,于挑战中谋发展,驱动企业不断驶向新高度。
作为企业科技专员,高明教授的服务对象是位于岚山区的山东蓝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方形常压电解槽电解水制氢过程中的热管理问题,高明教授与企业合作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高明向记者介绍道:“目前我们团队与企业先后申报了一些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此外也制定了一个企业的标准,目前正在往团体标准上努力。”
目前,日照市已分4批次选派145名企业科技专员服务140家科技型企业,助力企业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初步实现了科技专员牵头、组建人才团队“1+N”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鲁晓薇 贾中根 张广峰 刘晓楠) |